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shudongshemei Intro 数洞社媒是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官方发布平台,关注国内外社会化媒体新鲜资讯,学术观点,数据洞察、挖掘社媒生产力! 本栏目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CSMR)独家推出,国内外核心期刊、学术网站,社媒领域重磅研究学术观点为你一键呈现。每月更新,干货精选,和你一起,关注社媒领域研究新进展。 ——2015年·3月—— 国内: 微信朋友圈中“印象管理”行为分析 认同差异下微博与微信的传播机理比较 面向中文微博摘录式摘要方法研究 微博、公共领域与后现代文化 虚拟的在场: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的技术动因 网络舆情联想叠加的基本模式及反思 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 社会化网络时代的媒介文化变迁 移动社会化媒体用户体验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 基于可穿戴设备构建个人生态信息系统的探讨 国外: Too much Facebook? An exploratory examination of social media fatigue Reputations at risk: Engagement during social media crises Who is responsible for what? Examining strategic roles in social media management The real-time power of Twitter: Crisis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in an age of social media Social media and human need satisfaction: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media marketing Political social media engagement: Comparing campaign goals with voter behavior 整理:徐阳 编辑:杨慧珺 国内 一、微信朋友圈中“印象管理”行为分析 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微信用户朋友圈使用习惯”,得出结论,朋友圈用户在强关系朋友圈所表现出印象管理程度较低,而在弱关系朋友圈中表现出来的印象管理程度较高。其原因可以用戈夫曼的前后后台理论及印象管理理论中的“后台行为前台化”和“前台行为后台化”解释。 刘砚议. (2015). 微信朋友圈中“印象管理”行为分析. 新闻界. 2015(03). 二、认同差异下微博与微信的传播机理比较 认同是社会交往主体对交往对象的一种肯定,交往主体的“复数”性决定了其认同需求的多维。在此视角下,微博是以认同为基点的认同;微信则是以关系为基点的认同;进而言之,微博首先是媒体,微信首先是社交工具;微博的媒体属性使其成为使用者的信息源,主体间的交往纽带是内容;微信的社交属性使其成为使用者维续社会关系的工具,二者在差异中按不同的机理传播着信息也互补着认同。文章从认同生成、认同衍变、认同互补三个方面分别论述。 陈颖. (2015). 认同差异下微博与微信的传播机理比较. 新闻界. 2015(03). 三、面向中文微博摘录式摘要方法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文微博的摘录式摘要(Ex-traction),着重论述了微博的摘录式摘要框架和所使用的特征,并且引入了微博数据独有的特征如粉丝数、评论数等,针对不同的需求使用两种方式(基于检索和基于聚类)进行原始数据的获取,并且在两种数据集上分别使用不同的特征组合进行的实验,最终证明中文微博的自动摘要是可行的。 陈卓群,王平. (2015). 面向中文微博摘录式摘要方法研究. 情报科学. 2015(03). 四、微博、公共领域与后现代文化 文章在分析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基础上,从微博的媒体属性与后现代文化等方面,探析当下中国构建微博公共领域的条件与可能性。认为微博虽然具有形成公共领域的天然条件,但与真正理性、成熟的公共领域仍然相距较远,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未知的变数与可能。 余秀才, & 朱梦琪. (2015). 微博、公共领域与后现代文化. 现代传播. 2015(02). 五、虚拟的在场: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的技术动因 传统媒体时代,谣言主要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和扩散;新媒体时代,存储、查询、搜索等数字技术避免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信息的不确定性本应减少,但现实中,谣言的产生与传播并未减少,反而更多。本文探讨了五种新媒体时代谣言产生和传播的技术推动因素。 雷霞. (2015). 虚拟的在场: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的技术动因. 现代传播. 2015(03). 六、网络舆情联想叠加的基本模式及反思 从网络自媒体的“碎片化”传播特点来看,网络舆情的联想叠加能使议题序列化、集中化呈现,延长时间的兴奋周期,联想叠加模式主要围绕“时空”和“符号”两个维度展开,时空是形式,符号是内容。从形式看,网民主要采取纵向、横向、纵横向同时挖掘三种形式;从内容看,网民往往运用文本和符号资源,借助敏感词和情感的交叠,引发强大的动员效应,这是网络公共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逻辑。 郭小安. (2015). 网络舆情联想叠加的基本模式及反思. 现代传播. 2015(03). 七、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 传统媒体时代,人们看重的媒体要素主要是内容与形式,互联网时代到来后,社交成为媒体的核心要素,社交成为内容生产的动力。而与PC时代的互联网传播相比,移动时代场景的意义大大强化,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夺的是场景。因此,场景成为了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种核心要素。文章通过对移动媒体用户的行为场景进行调查,提出场景的四个基本要素和移动媒体服务的核心目标——场景适配。 彭兰. (2015). 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 新闻记者. 2015(03). 八、社会化网络时代的媒介文化变迁 介绍了社会化网络时代中媒介文化变迁的几个特征:第一,小众文化的大众化;第二,圈子文化的超部落化;第三,亚文化的主流化。 蔡骐. (2015). 社会化网络时代的媒介文化变迁. 新闻记者. 2015(03). 九、移动社会化媒体用户体验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 文章从移动社会化媒体知识共享、参与和用户信任的动因出发,探索移动社会化媒体成员用户体验的影响,构建移动社会化媒体中用户体验对知识共享、参与水平和人际信任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在移动端社会化媒体中,感官、情感、思考、关联体验对参与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对情感信任、认知信任和知识共享产生积极的影响;参与水平、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与知识共享有显著的正相关。但是行动体验对参与水平并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这一点上,良好的行动体验主要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用户的生活形态来增加人们体验。 齐炳金,武忠. (2015). 移动社会化媒体用户体验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03). 十、基于可穿戴设备构建个人生态信息系统的探讨 本文介绍了可穿戴设备的三个发展领域:医疗检测领域、基于运动健身的可穿戴设备应用、可穿戴设备在娱乐社交方面的开发以智能眼镜、智能手表为主。并介绍了“个人生态信息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黄佳嫄, & 张宏. (2015). 基于可穿戴设备构建个人生态信息系统的探讨. 现代传播. 2015(02). 一、Too much Facebook? An exploratory examination of social media fatigue(Facebook泛滥?社交媒体疲劳症的探索研究)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社交网络,有研究指出,一种名为“社交媒体疲劳”的症状开始出现,这一症状被表现为当社交网络上的用户信息过载时,他/她会开始因为恐惧或厌恶等原因渐渐疏远社交媒体。这篇文章通过问卷法研究了社交媒体用户的四种体验——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效地利用社媒)、自我效能(相信自己能够组织自己在社媒中的参与和融合)、隐私观念、有用性(用户在社媒网站上能够得到资源和有用信息的程度)这四个方面对于用户“社交媒体疲劳”症状产生的影响。 文章的主要结论是:1.本研究探讨了社会化媒体疲劳症并找寻其引起的原因;2.在社交媒体使用中有更高自信程度的用户,其经历的社媒疲劳更少;3.社交媒体用户的情绪化参与可能会给公司管理造成危机;4.社交媒体的有用性和社媒疲劳症呈正相关;5.在社交媒体使用中自我效能更高的用户,其经历的社媒疲劳更多。 Bright, L. F., Kleiser, S. B., & Grau, S. L. (2015). Too much facebook? an exploratory examination of social media fatigu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48–155. 二、Reputations at risk: Engagement during social media crises(风险中的声誉:社交媒体危机中的声誉管理) 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站方面的研究通常都关注它们在处理公共关系问题方面的优势,但很多都忽略了它们可能同时会给企业信誉带来潜在风险。这篇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三家跨国盈利公司在2010年经历社交媒体危机后的战略,发现不同的战略给它们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结果。文中借鉴了三个案例,分别是绿色和平组织、苹果蜂餐厅、捷星航空。 文章的主要结论是:1.社会化媒体可能会给企业声誉造成影响;2.为了降低风险,管理者必须有战略地使用社会化媒体;3.社交媒体用户的情绪化参与可能会给公司管理造成危机;4.注重宣传和透明度的真实性是成功的危机管理的关键因素;5.本文提供了社交媒体危机管理时的战略性因素,帮助企业减轻风险。 Theunissen, L. O. (2015). Reputations at risk: engagement during social media crise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三、Who is responsible for what? Examining strategic roles in social media management(谁负责什么?社交媒体管理的战略角色研究) 这篇文章通过焦点小组和问卷调查法确定了在社会化媒体管理中应运用的九个战略角色的作用,分别为政策制定者、内部合作者、技术测试者、通讯组织者、问题管理者、关系分析者、制度掌控者、治安维护者和员工招聘者。 文章的主要结论是:1.确定了九大战略角色的作用和相关责任;2.新增了两种战略角色——治安维护者和员工招聘者;3.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雇主缺乏社交媒体管理经验;4.不到45%的人认为员工在社会化媒体政策方面有过学习。 Marlene S. Neill, Mila Moody. (2015). Who is responsible for what? Examining strategic roles in social media management.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四、The real-time power of Twitter: Crisis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in an age of social media(Twitter的实时力量: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危机管理和领导力) 文章介绍了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推特在危机管理和公司领导时所能发挥的作用,大致作用包括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保证信息公开透明等方面,主要通过案例(BOV)说明。 Gruber, D. A., Smerek, R. E., Thomas-Hunt, M. C., & James, E. H. (2015). The real-time power of twitter: crisis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in an age of social media. Business Horizons, 58, 163–172. 五、Social media and human need satisfaction: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media marketing(社会化媒体和人类需求满足:关于社会化媒体市场营销的影响) 关于社会化媒体营销,介绍了社会化媒体营销需要满足的人们的几种需求,以及社媒和人们这些需求满足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帮助建立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借助名人效应、针对目标人群进行推广、创意广告可以让人们将产品联系到生活中等等。 Yu-Qian Zhu, Houn-Gee Chen. (2015). Social media and human need satisfaction: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media marketing. Business Horizons. 六、Political social media engagement: Comparing campaign goals with voter behavior(社会化媒体的政治参与:竞选目标和选民行为的比较) 这篇文章将美国2010年大选的竞选访谈与皮尤的调查数据结合起来,检验社会化媒体上民众预期对于竞选的重要作用,通过算法研究表明,参与社会化媒体运动极大增加了选民做出关键性政治选择的可能性。 文章的主要结论是:1.竞选活动可以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募捐筹款和造势;2.候选人积极参与社会化媒体运动可以带给他更大的竞选优势;3.选民参与的社会化媒体运动有助于帮助竞选人达到政治目标。 Elizabeth Housholder, heather L. LaMarre. (2015). Political social media engagement: Comparing campaign goals with voter behavior.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封面图片来源:http://b.topys.cn/ 获取原文链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试试 订阅论文全文,联系官微留言索取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